一、气相色谱仪校准前准备
环境控制
温度维持 5–35℃,湿度 20–85%,避免振动与电磁干扰。
清洁实验室,移除易燃易爆物,确保排风系统正常。
仪器状态确认
气路密封性测试:用试漏液检测所有接头,确保无气体泄漏。
关键部件检查:色谱柱无损伤、进样垫未老化、检测器喷嘴洁净。
预热充分:按说明书要求预热(通常≥30分钟),待基线稳定。
标准物质选择
使用可溯源标准物质,浓度覆盖待测范围(至少5个梯度)。
性质匹配:校准物应与实际样品基质相似(如白酒分析需用乙醇基标样)。
二、气相色谱仪校准操作关键点
基线校准
断开进样口,运行30分钟,基线漂移应 1[10][26[2][10<%满量程,噪声符合说明书限值。
. 流量与温度校准
载气流速:皂膜流量计连续测次,RSD ≤1%]。
柱温箱温度:铂电阻温度计实测值与设定值偏差 ≤±1℃,程序升温重复性偏差
检测器性能验证
检测器类型 核心参数 允差范围
FID 灵敏度 ≥ mV·mL/mg
TCD 噪声 ≤1×10⁻¹² A
ECD 检测限 ≤×⁻¹³ g/mL
通用 定量重复性(RSD) ≤3% ]
线性与分离度
校准曲线 R²≥0.999,截距接近零点]。
相邻峰分离度 ≥.(如白酒中乙酸乙酯与乙缩醛)]。
三、气相色谱仪校准后处理
数据有效性验证
重复进样同一标样6次,峰面积RSD>3%需重新校准。
对比理论值与实测浓度,偏差 >±5% 则判定仪器失准
文件记录要求
记录环境参数、标准物质批号、校准数据及偏差分析。
校准证书需包含测量不确定度及溯源声明。
四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维修/更换部件后:更换色谱柱、进样阀或检测器后必须重新校准。
方法变更时:检测限要求提升(如ppm→ppb)需验证灵敏度。
GC-MS联用仪:增加质谱分辨率、质量准确度校准(误差 ≤0.1 Da)。
五、风险规避措施
⚠️ 常见失误:
使用过期标准物质导致校准偏差3;
忽略气源纯度(载气需99.995%以上)引发基线波动;
未执行期间核查(建议每月用标样验证RSD)
提示:校准周期按使用强度动态调整:
高频使用/严苛环境:3–6个月;
性能稳定/低频使用:最长1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