🧩 核心作用与特性
聚硅氧烷通过以下机制实现分离功能:
分子识别:硅原子上的有机基团(如甲基、苯基)可与分析物形成作用力(色散力、氢键等),不同基团赋予固定相不同极性,适配多样化合物分离。
物理稳定性:主链硅氧键结构使其耐高温(部分交联型可达430℃以上)、蒸气压低,减少色谱柱流失,延长使用寿命。
📊 常见聚硅氧烷固定相类型及应用
类型 代表结构 极性 典型应用场景
聚二甲基硅氧烷 全甲基取代 非极性 分离烷烃、芳烃等非极性化合物
聚苯基硅氧烷 含苯基基团 中极性 分离卤代烃、酯类等中等极性物质
含氟聚硅氧烷 三氟丙基取代 极性 分离高级脂肪酸等强极性混合物
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 环糊精衍生物 手性 手性化合物(如药物对映体)分离
(补充说明)通过调整取代基团种类和比例,可灵活调控固定相极性,满足从非极性到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需求。
✅ 技术优势总结
温度范围宽: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化温度低至-123℃,交联后耐高温达430℃,适配宽沸点样品分析。
选择性可调:引入苯基、腈基等基团可改变分离机制,提升复杂混合物分辨率。
化学惰性:对多数有机物溶解能力强,且不易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,保证分析准确性。